各位觀眾,如果你覺得這一篇wala是要介紹川藏之旅的美食,那您可能就會失望了,因為這一趟騎行的過程,只能夠用窮困潦倒來行容,為了儘量減少花費,一路上吃的、喝的都盡量能省則省,同時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在一路上所遇到的車友都是學生,他們都只準備了極少的經費來完成這一趟旅程,因為每個人都那麼窮那麼節省,我當然也跟著一起節省,後來我約當算了一下,整趟旅程下來的飲食花費大概不超過500塊人民幣,也就是約2000塊台幣左右,平均我一天大概只花了16塊人民幣,這當中還包括我到拉薩後很奢侈的跑去吃了一頓西餐和火鍋,還有一路上我總是拼了老命的買水果請大家吃,其實都是買來要自己吃的,但是總不好意思自己一個人吃,所以不得以常常請一起在旁的車友吃。
饅頭
這一趟路上吃得最多的東西就是饅頭,饅頭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由我這個歷史系的來告訴各位了,其實中國製作饅頭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了,相傳在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討伐他這就是三國演義中有名的七擒七縱孟獲,當軍隊行經瀘水一帶時,因為當地人煙極少瘴氣很重,其實瘴氣就是今天我們所稱的高山症,只是當時的人不知道高山症是由何而來,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另一個辦法:用麵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從此後這種麵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北方,但是稱"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替換"蠻"字,而這就是今天我們所吃的饅頭由來了
饅頭是一路上最容易取得也是最便宜的食物,而且重量也不重,一整包五大顆饅頭只要兩塊錢,經過我們幾個車友大量購買還殺到五顆一塊半,那些來自四川的車友真是太厲害了,(真不知道賣饅頭的要賺什麼?)另外我們一人還跟賣饅頭的凹一顆試吃,像圖片裡這樣一大包饅頭剛好我一個人吃一天,重量差不多是半斤左右,因為饅頭的飽足感很強,攜帶方便而且不會變質,任何時候肚子餓都能拿出來啃兩口再收回口袋裡去,但是吃完之後也餓得快,而且饅頭會脫水,脫水後容易變硬,在高山低氧的環境下啃起來就像麵粉餅干一樣,所以最好的賞味期是兩天左右,吃饅頭也可以很隨興,可以躺著吃、坐著吃、蹲著吃,姿態上並不受限,而且每一顆饅頭的味道都一樣,只有軟硬不同,在川藏路上跟車友聊到,享受一顆饅頭就要像享受愛情一樣,要跟著感覺走,想吃就吃不吃拉倒,它可以很便宜不值一晒,但是也可以很精緻很小巧,你可以把它當做一份大餐,也可以當它只是一盤小菜,端看享用者的心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動,饅頭可以獨享,也可以撕下一小片與人分享,讓旁人對你手上的大饅頭祝福或是覬覦,看人家吃饅頭總是有一番滋味,但是什麼滋味卻得自己去嘗才能知道,還沒吃的時候會很想吃,吃飽了才發現好像沒什麼味道,不知道是不是該後悔,應該把肚子留著吃一份大餐才對;有人拿起饅頭來就大口咬大口吃,有的人一小塊一小塊撕著吃,大口咬總是一下子就吃完了,但是很過癮,一小塊一小塊吃可以吃得比較久,不過終究是要吃完的,你當然可以吃到一半放著就不吃了,但是久了之後饅頭就開始變硬變冷,這時候你才發現,當時不吃完好可惜,現在丟掉也可惜,如果有人想拿一顆饅頭請你吃,你通常會說:不用,我肚子不餓!其實你是想吃更好吃的東西,又或許你才剛吃飽吃膩了,能夠吃的不想吃,不能吃的卻偏偏吃不到,吃饅頭就像愛情一樣,不過,它畢竟只是一顆饅頭!
麵食
麵食的起源就是什麼時候,已經不可考了,但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宣稱自己是最早開始以麵條為主食的民族,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呂厚遠先生,曾在青海挖到一根煮熟的麵條,而且還是拉麵喔,這一根麵條和一個陶碗一起出土,證明了中國在四千年以前就開始吃拉麵了。更有意思的是,青海有大量的藏民、回民,沿習至今,大部份的藏族人除了以大家所熟知的青稞和酥油做為主食之外,他們也熱愛吃麵,但是大部份在川、藏地區所開設麵館的,幾乎都是四川人跟回族人;四川人主攻排骨麵、雜醬面、煎蛋麵,麵條較細,口味較重,大多是辣油當湯底,一般人吃完了麵和配料不喝湯,當然,也有清湯的口味可以選擇,就是只加味精連鹽巴都不加,再放上少許菜葉,就能讓麵條陪你渡過一個寒冷的上午,溫暖你的左右。如果是回族的清真麵則是牛肉麵為主,麵條有刀削跟手拉兩種,口感很好,辣味的程度當然比四川的要來得輕柔許多,肉片則是一片片,四川的麵食是一塊塊,賣相也較為不同,所以瞬間就風靡全中國人的心和胃,連一堆老外也莫名其妙的被感動到久久不能自己。在台灣吃麵是以大中小碗來區分份量,在日本吃拉麵則是一整碗的量,並不分大碗或小碗,在中國就不一樣了,在中國吃麵你得告訴老闆說你要吃得是幾兩麵,一般女孩子吃一兩,男孩子都是二兩起跳,食量大的吃三兩,很少人能夠叫到四兩,但是跟我一起騎車的車友,有幾個人一吃就是半斤麵(半斤為五兩)早上就能吃半斤麵加兩顆饅頭,不管是川味的還是清真的,連湯底都喝光,這才叫過癮。
一兩麵通常收一塊半,二兩頂多就是3塊錢,三塊錢能夠吃飽還能夠吃到肉,真的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有時候麵條吃完了還能去跟老闆要求加湯,所以麵店也是旅行者一路上的好伙伴,有幾次我們借住民宿,也是請農家幫我們下麵,不過一碗要給個五塊錢左右,還是吃得很爽不亦樂乎。
談到吃麵,吃麵也是有哲學的,有的人說吃麵發出很大的吸麵聲是很不禮貌的,有的人則認為如果吃麵不出聲音就好像麵不好吃,是對煮麵人一種不尊敬的表現,所以不僅僅是麵的本身,連吃它的過程都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問題。有的人喜歡先把麵吃完再喝湯,有的人喜歡一口麵一口湯,有的人喜歡用湯匙舀一點湯,然後抓幾根麵條泡在湯中再一起送進嘴裡,但是也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湯喝完,然後再要求加湯吃麵;這就說明了每個人對自己喜愛的事物處理方法不同,每個人做事的方法也都不同,親愛的,你又是屬於哪一種呢?
非常清淡的素菜湯
川味牛肉麵(三兩)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