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16, 2008

送信到哥本哈根

第一次看這部片是在真善美戲院看的,這幾年上戲院大部份都是到朝代或景美看二輪片,首輪片獨獨常跑西門町的真善美戲院,因為這些藝術片, 歐洲片或第三世界國家的電影,二輪戲院通常也不放映的,但總是會有挖到寶的感覺.


關於劇情
官網是這麼寫的:【送信到哥本哈根】(I Am David)是根據丹麥暢銷小說「北方自由」所改編而成的,「北方自由」是丹麥名小說家安娜荷姆(Anne Holm)最感動人心的作品。故事敘述在共產世界保加利亞長大的孤兒大衛逃出了集中營,他受人之託帶著一封信穿越歐洲、展開送信之旅的故事。 

1952年,在共產世界保加利亞長大的12歲孤兒大衛受人之託,僅帶著一只指南針、一塊麵包和一封信逃出了集中營。他要依照信上的地址,經過希臘、義大利、瑞士到丹麥的哥本哈根,然後把信交給一個人。當大衛穿越歐洲、展開這趟送信之旅時,這是自小在集中營長大的他,第一次開始接觸到自由的世界。這像是一場充滿無限可能的發現之旅,大衛也逐漸拋開了他原本對人的防衛心,進而展露歡顏、願意與人分享並相信朋友,同時也開始珍愛周遭的一切事物。
 http://www.iamdavidmovie.com/main_flash.html?DETECT=SWF.6000000

故事是從集中營長大的DAVID逃離關始,導演運用逃離送信過程的順序,運用插序法在不同情境中帶出小主角慘澹的集中營生活;只能在夢中看到自己的父母,而被逼迫和父母分開的陰影,讓他永遠揮之不去,常常在惡夢中驚醒。好不容易逃出集中營的DAVID,身無分文,循著好心幫他的保安告誡他的路線一心一意要完成在送信到丹麥的承諾。

剛享受到自由的空氣的DAVID,看到外面的世界,讓他內心充滿恐懼及新奇,他忘了如何笑,不知道買東西要有錢,當他在往米蘭的過程中,他的手隨著行進的貨車,如同小鳥飛越一根又一根的電線根;當他替兩個美國人購買汽油時,坐在送貨員的騎車後座時,雙手不由自住的展翅。自由對DAVID來說,是如此的彌足及珍貴啊!

而在DAVID的旅程也碰到很多好人,尤其在義瑞邊境遇到的婆婆給他最大的幫助,而DAVID也在婆婆的畫筆之下,看到一個眉頭深鎖、滿腹心事、沒有笑容的自己,一個如此可愛的年紀,卻因為經歷重重的惡劣環境,讓他變成重重防備的自衛者。最後,在婆婆的真情流露之下,DAVID終於放下心防接受婆婆的愛心,也讓他重拾失去的幸福。

『送信到哥本哈根』劇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導演的巨細靡遺,即使只是一塊香皂,但在本片中,卻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點(DAVID在集中營的好朋友JOHN,就是為了DAVID偷了長官的香皂,而賠上他的性命),而劇中的台詞,也是另人不由得不配服編劇的功力〈劇中一段,瑞士的婆婆要帶DAVID去她家吃飯時,必須要過邊境檢查證件,而DAVID是個沒有身份的人,婆婆也了解DAVIS的難處,對邊境警察要DAVID拿出證件時,婆婆說:他是我孩子,出門時忘了帶証件,只是到貴國一下子,推翻政府後馬上就走〉當時婆婆的反應真的是有夠妙的,令人發噱,使人映象深刻。

『送信到哥本哈根』刻劃最深刻的其實是人性,一種真和善,傷害和關懷強烈衝突和對比的體現,一個小孩原是最該純真,但因為在集中營度過他童年的生活,因為他的好友為他犧牲生命,因為指示他一條明路的保安告訴他:「不可以相信任何人」,所以當他逃離了集中營,他不信任任何人,他恐懼所面對的人;但他仍期待家庭的温暖,母親的愛,他仍不斷想為他犧牲生命的好友john,第二次看它,還是看到哭。

一部超感人的電影!

1 則留言:

Mina 提到...

我現在都上hichannel看免費電影
最近連看了幾部
雪山上的孩子跟佐賀的超級阿嫲
哭點極低
鼻涕跟眼淚流得一樣多

這也不錯看啦~